
ChatExcel 团队近日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,由上海常垒资本、武汉东湖天使基金投资。
官方透露,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迭代和全球化运营,进一步推进其在“AI数据智能体(DataAgent)”方向的探索与落地。
ChatExcel 作为 AI Native 团队,在过去两年累计服务用户超千万次,曾在央视《赢在AI+》创业大赛中拿下智能办公组全国第一的成绩。
如今,它不仅能处理 Excel、数据库、网页等多种格式的数据,还推出了全球首款适配AIPC本地部署的垂类模型,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数据闭环。
在创始人逄大嵬看来,这只是开始:“ChatExcel 不只是一个工具,也是团队跟上 AI 时代的第一张门票。希望通过全链路的数据能力,把数据从获取到价值变现串起来,让普通人也能拥有自己的数据智能体。”
产品名称:ChatExcel
Slogan:仅通过聊天,AI即可处理Excel和数据分析
主要功能:一句话,处理Excel表格和数据库数据,无需函数,10秒钟即可获得数据洞察
官网:ChatExcel
以下是我们和 ChatExcel 创始人 Davis 的访谈:
K姐研究社
Hi~Davis,可以介绍一下你们最近在忙些什么吗?
🧑🏻💻 Davis
最近主要在围绕 AI DataAgent(AI 数据智能体)这个方向迭代产品,同时也在推进商业化。
K姐研究社
我看到你们最近的访问量数据,相比上个月涨了好几倍,可以分享一下是怎么实现的吗?
🧑🏻💻 Davis
我觉得核心点是产品迭代了。我们的访问量增长了大约 175%,在非凡的排行榜里进入了增速前五。国内流量排名大概在 58 名。这个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。
我们几乎没有进行商业化投放,所以增长主要来自产品本身的迭代。同时,一些大平台和大渠道的曝光也带来了一部分流量提升。总体来看,是产品和自然曝光推动了增长。
不是因为 AI 而做 Excel,是因为 Excel 本身值得做
K姐研究社
我在官网上看到你们在央视《赢在AI+》智能办公组获得了第一名,可以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拿到这个第一名的吗?
🧑🏻💻 Davis
《赢在AI+》是当年央视《赢在中国》的节目组在 AI 时代重新举办的创业类节目。我们最早是在去年阿里云的云栖大会上参加初赛,当时有现场直播。之后经过三轮比赛,最终进入决赛并拿到第一名。
比赛形式和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差不多:创始人需要在两三分钟内介绍产品和商业模式,由评委和观众打分。
对我们团队来说,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不仅获得了曝光,也让我们重新思考: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目标和壁垒在哪里?未来要走的方向是什么?这有点像“电梯演讲”,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把产品和愿景讲清楚。
更重要的是,在央视这样的平台上,我们得到了大量流量和传播,同时也面对了评委和投资人的尖锐点评。这些一针见血的问题促使我们反思: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,未来该如何准备。整体来说,这个节目对我们帮助非常大。

K姐研究社
你最初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去做 ChatExcel 这款产品?
🧑🏻💻 Davis
我们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北大,有两位博士合伙人在读研究生时就已经在做数据处理和 Excel 相关研究。那时我们用的还是 BERT 这一代的 AI 技术,并不是因为 GPT 出现才开始做的。
后来,两位博士读博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,尝试用 Transformer 架构重新做数据处理。到 2022 年下半年,我们逐渐切换到这一新架构。恰好在 2023 年 GPT 崛起,于是我们顺势将产品定位为 ChatExcel,并推出给用户使用。
所以,我们的出发点是真的为了解决 Excel 问题,并不是因为有 AI 出现才定这个方向的。
越难的问题,越有价值
K姐研究社
你们现在团队不到 10 个人,大概是什么样的构成?
🧑🏻💻 Davis
我们团队其实只有 8 个人,基本上全部是产品和技术背景。可以说我们是一个高度技术型的团队,也非常笃定地相信 AI 时代。
K姐研究社
这确实算很少的团队规模了。
🧑🏻💻 Davis
AI 产品靠的是产品技术能力,是 PFG 的模式。所以我们认为增长一定要依赖产品力的迭代。其他的应用手段只是锦上添花,但在技术迭代周期面前,很可能无法对抗。
所以即便我们只有 8 个人,我们也是按照产品技术迭代的方式来做起产品迭代。
K姐研究社
新的架构和 AI 技术在处理 Excel 时,与传统方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
🧑🏻💻 Davis
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预期发生了变化。过去用户需要记忆函数、公式,甚至写代码;而现在用户只关心结果,不在乎过程。只要把表格和数据交给系统,就希望立即得到反馈。
这种方式反而更符合人的真实预期和使用过程,就像使用 ChatGPT 一样,把需求说清楚,得到结果就行了。
K姐研究社
您刚刚提到团队几乎都是工程师,但在国内已经拥有了很大的用户体量。你们是怎么触达到这么多用户的?
🧑🏻💻 Davis
主要还是靠产品力和用户自传播。我们没有太多资金去投流或找大号带货,增长靠的是产品本身的价值。
另外,我们做得比较早,算是有一些先发优势。严格来说,我们是国内最早一批做 AI 应用的。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停滞过,但两年下来,在这个赛道里我们仍然排在第一位。背后原因在于,AI + Excel、AI 数据处理这个方向门槛很高,市场上几乎找不到旗鼓相当的产品。
大家常说“难而正确”,我觉得很有道理。比如在 AI 时代,真正应该做的是那些难题:如何保证准确性?如何支持多种数据类型?如何处理大型数据库?如何保证数据安全?这些都是技术壁垒。
我们之所以能积累这么多用户,靠的就是不断迭代,逐步满足用户的预期。
我们也是从 10 个用户,然后 1000 个、1 0000个慢慢攒起来的。用户用过之后有反馈,我们再迭代,满足他们更多需求,他们就会继续使用,并带来口碑传播。
所以,本质上我们的增长还是靠产品力。
怎么让用户相信结果是准确的?
K姐研究社
现在很多用户已经把 AI 当作日常办公工具,比如写文案、做 PPT 等。但在数据场景里,AI 依然会出现幻觉问题,用户往往需要反复核对结果。你们是怎么解决“结果是否准确”这个问题的呢?
🧑🏻💻 Davis
这是个好问题。我们做的是数据智能体,Excel 只是其中一种文件类型。
那准确怎么解决?有两个方面:
第一,我们背后是 AI 编程的方式来做。我们相信 AI Coding 的能力和处理规则是准确的。
第二,是过程可信化、可视化。我把文件和数据处理的整个链路都让用户看到,并且可以介入。过程是透明的。
比如我们现在给四大审计公司做服务,他们就要求 Coding 的过程必须能看到,这样才能证明逻辑没有问题。
怎么证明可信呢?是你的结果必须能够验证。
另外,数据的准确还和数据源有关。如果数据源质量差,结果肯定差,所以还涉及到数据质量、数据治理的问题。
所以,这件事并不是单靠模型能力解决的,而是从模型、产品交互、可视化、数据源等多个维度共同去解决。整个 DataAgent 的链路其实非常长。
商业化方向——形态产品化、能力产品化
K姐研究社
你们现在的营收情况怎么样?已经开始赚钱了吗?
🧑🏻💻 Davis
赚钱,我们是赚钱的。
K姐研究社
我看到你们上线了 SaaS 企业版、AIPC 版、一体机版的私有化部署版本,还开放了 MCP 和 API 接口。对外的产品形态很多,那你们商业化的重点方向是什么?
🧑🏻💻 Davis
我们重点其实就一件事:产品化。以 Product 的方式来交付。最终面对的是 C 端用户。
这个 C,可以是个人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我们的网站,也可以是下载客户端,或者通过 MCP 的方式在其他产品上体验,包括我们做的 APP 版、企业版,都是围绕这一点。
同时,我们也在解决另一个关键问题:安全。数据智能体的使用场景里,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安全和敏感性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文件不出笔记本、不出局域网、不出公司的范围。
我们做了模型的量化训练,单独做了一个数据模型,可以支持部署在 AIPC、一体机里,或者局域网内部。
这就是我们商业化的两个方向:
- 把形态的产品化;
- 能力的产品化——能把模型部署到单个的电脑里。
K姐研究社
从你们的视角来看,未来 C 端和 B 端的营收贡献大概是什么比例?
🧑🏻💻 Davis
我们还是以 C 端用户为主,目前营收主要来自 C 端。虽然也有一些 B 端客户在合作,但整体上我们的重点还是解决 C 端用户的数据处理问题。我们不是做传统的 BI 产品,所以现阶段 C 端占比会更多。
和WPS、Office定位不同,没有可比性
K姐研究社
目前 C 端用户可以用于做表格和数据处理的应用,市面上还挺多的,比如 WPS、Office,里面也集成了 AI 的能力,还有一些新出现的像爱图表。你们怎么和这些工具竞争?你们的差异在哪里?
🧑🏻💻 Davis
差异点在于定位不一样。我们不只是做表格处理,我们本身定位是 DataAgent(数据智能体)。
像 WPS、Office,本质还是表格编辑器,只是在编辑器上加了 AI,或者只解决某个单点问题,比如生成图表。
ChatExcel 围绕数据全链路(数据获取、数据准备、分析洞察、数据可视化、决策应用、价值交换)构建AI DataAgent,让数据流通起来,打造商业闭环。

不同节点都有不同的场景,而且每一个真实的用户,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上,对数据的需求点是不一样的。
我们和 WPS、Office 干的是不一样的事情。我们认为我们是新事物,没什么可比性,对吧?
虽然解决的问题有一些重叠,但技术路线和定位不一样。竞争肯定存在,但我认为真正有效的竞争,一定是 AI 时代新事物之间的竞争,而不是“老产品加 AI”这种模式。
K姐研究社
相当于你们是 AI 原生的应用,没有传统产品的那些阻碍?
🧑🏻💻 Davis
对。我们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,我们是一个 AI Native 团队,做的是 AI Native 产品。我们的视角是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来做产品,跟着模型的成熟度不断演进,这和老产品完全不同。
老产品当然有它的优势和壁垒,但我们今天最大的机会在于——新的 AI 产品能解决哪些问题。
像我们团队不到 10 个人,却能跑出这样的数据和商业化成绩,背后的逻辑也是因为我们是 AI Native 团队。
AI 给我们带来的加持非常明显,不论是对事情的看法、团队构成或者是我们技术的演进,其实你会发现,AI 在我们团队身上,整个模型能力的体现是非常明显的。
未来最大的机会是在海外
K姐研究社
你们在海外市场的进展怎么样?
🧑🏻💻 Davis
我们海外产品(英文版)已经上线了,正在做海外推广。但是在海外我们还是一个“新生”
K姐研究社
那海外版和国内版是完全隔离的吗?
🧑🏻💻 Davis
是的,完全隔离。我们用了全新的域名,在交互上有些相同,但在海外是全新的名字和载体,重新去做 PMF、市场测试和商业化测试。
我们非常相信,未来最大的机会还是在海外。本质上我们是一款效率工具,而海外用户在为效率工具付费方面的意愿和能力更强,所以这是我们很大的机会。
我们也正在加大投入,下半年会把大量资源和精力放在海外产品的迭代上。
K姐研究社
你们怎么看国内用户和海外用户的差异?
🧑🏻💻 Davis
整体来说,我们面对的都是 C 端用户,但差异还是很大。
首先是使用习惯和付费习惯的不同。国内用户本身就有差别,比如东南沿海一线城市和其他地区,或者不同行业的差异。
而海外又可以细分:欧美、日本、日韩、南美、中东,使用习惯完全不同,背后是信息化程度和支付水平的差异。
目前我们还在推进,可能再过几个月会有更多结论。但从现在的体感来看,不同国家在使用习惯和支付能力上确实有区别。
不过对我们来说还好,因为处理的数据本质都是表格:Excel、Sheet 或 Data,这些是全球通用的。所以在本土化上难度相对没那么大。
8人小团队,已完成近千万融资
K姐研究社
可以透露一下最近的融资进展吗?有考虑开启新一轮吗?
🧑🏻💻 Davis
我们在上半年已经完成了一轮融资,近期可能会开启新一轮。本周会正式发布上一轮融资的公告,这也会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

K姐研究社
这次融资的目标主要是什么?
🧑🏻💻 Davis
主要还是用于产品迭代和海外市场。虽然我们团队本身已经在赚钱,但做海外需要投入更多成本。
另外,现在这个阶段拼的是速度,无论是团队厚度、技术迭代,还是用户增长策略,都需要资金支持。
K姐研究社
你们更倾向于什么样的投资?对投资会有筛选吗?
🧑🏻💻 Davis
我们没有特别明确的倾向,毕竟还在比较早期。
上一轮融资已经完成,接下来我们希望投资人能够认同我们做数据智能体这个方向,有认知,也能带来资源上的帮助。尤其是在海外,如果投资方在这方面有积累,对我们会更有价值。
频繁迭代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向
K姐研究社
你们更新的频率特别高,是怎么选择迭代方向的?为什么能保持这么高的更新频率?
🧑🏻💻 Davis
这和我们对 AI 时代产品的理解有关。本质上,靠的是产品力的成长来吸引用户。AI 时代的用户愿意和创业团队一起成长,所以我们会跟着用户的需求不断迭代。
第二点,频繁更新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向。迭代频率高,试错周期就短,试错成本也更低,我们能不断地获取正反馈。
正反馈周期越短,说明方向越对。
如果半年才更新一次,试错周期太长,在 AI 时代根本跟不上。现在一个月就已经天翻地覆了,所以更新频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。
K姐研究社
我大概在 2022 年底就关注到你们了,但一直到 2025 年你们的产品化才逐渐完善,也有人评价你们进展比较慢吗?
🧑🏻💻 Davis
确实会有这样的评价。但背后原因很客观:我们团队来自北大,两位博士合伙人当时还在读博,学业是第一位的。比如去年他们正好在读博一,所以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太多迭代,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读书上。
AI 创业者要承认自己有边界
K姐研究社
你们怎么看待当前的生态位?比如你们已经和阿里、华为这样的头部公司有合作。
🧑🏻💻 Davis
我觉得生态位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和壁垒。但核心还是看你的产品在行业内是否具备独特性,能否解决一个细分、垂直的问题,而这个点可能是大厂在短时间内还没有把资源放进来的。
另外,我一直认为在 AI 时代,尤其在中国,创业团队一定要非常开放地去做生态合作。AI 技术有模型,有边界,团队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也有边界,所以合作开放才是最好的成长策略,而不是封闭地各自重叠去做一件事。
我觉得今天对于 AI 时代的这一批创业者和产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代。大厂愿意开放资源、平台和流量,来帮助和接纳像我们这样的第三方小团队。
我们要拥抱这个节奏,保持开放心态。其实大家现在做 MCP 逻辑也是一样的。我们在细分方向做好做扎实就已经很有挑战了,要相信自己的团队是有边界的,不要认为自己团队多,什么都能做,这个很重要。
K姐研究社
国内像华为、阿里云、腾讯云、字节火山等厂商,本身就提供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。你们会担心他们直接复制你们的产品,然后提供给他们的客户吗?
🧑🏻💻 Davis
我们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。其实不止是 AI 时代,所有软件产品都会面临竞争,这是常态。我们诞生之前,已经有很多团队在做类似方向,竞争永远是全方面的竞争。
但在 AI 时代,迭代速度非常快,我们并不认为大厂做这件事就一定有优势。尤其在国内,大厂有自己更高优先级的事情,不一定会把资源投入到这个细分领域。
对我们来说,更重要的是专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。我们是做 AI Native 的新产品,用户预期也很高。我们还没覆盖的客户群体已经非常庞大,所以与其担心别人会不会做,不如关注用什么方式、用什么样的速度满足用户需求。
定位是做 AI Decision(AI 决策智能体)
K姐研究社
我在官网上看到你们最近有两个即将上线的产品,叫 ChatData 和 ChatPanel,可以分别介绍一下吗?
🧑🏻💻 Davis
这两个产品会在两周内上线。其实它们是我们产品迭代路线的一部分。我们定位是做 AI Decision(AI 决策智能体),最早从 Excel 这种高频通用场景切入,先服务 C 端用户,积累数据和使用习惯。
我们认为数据有多种类型。第一个 Source 是文件类型,第二个是数据库类型。
我们马上要上线的 ChatData,就是在处理数据库类型数据。比如你有 MySQL 数据库、SQL Server 还是 Spark 等各种数据库,我们支持直接通过 AI 来处理。
ChatPanel 面向外部数据。数据大致分三类:文件型数据(如 Excel)、数据库型数据(多为企业内部数据),以及公开的数据,比如网页版的数据、第三方互联网数据。我们会自动获取网页的数据,生成表格和分析报告。
举个例子,我想知道 618 全网手机销量最高的是哪些品牌,新能源汽车排名如何,我们的智能体可以直接抓取并生成可视化结果。
从产品路线看,我们是从 Excel,扩展到数据库,再到三方公开数据,甚至支持三方 API 的对接,以及 MCP 协议。只要是数据,不管来源,我们都希望能覆盖从获取、处理、加工到应用分析的全链路。
官网上提到的新产品,其实就是在实现这一方向。
AI 时代刚刚开始,ChatExcel 是起点,不是终点
K姐研究社
我了解 David 之前是也是创业者,是吗?
🧑🏻💻 Davis
对。
K姐研究社
之前你是做营销方向的 ToB SaaS,现在在做 ChatExcel。这会是你最后一个创业项目吗?
🧑🏻💻 Davis
我算是连续创业者,之前主要是在做营销类的企业服务 SaaS。至于 ChatExcel 会不会是最后一个项目?我觉得不会。
ChatExcel 只是这个时间点的一个项目名称。AI 时代才刚刚开始,我更把它看作是我们团队、也是我个人进入这个时代的一个门票。
它只能代表我们刚刚跟上了这个时代的脚步,而未来几十年、几百年,还有非常多事情可以去做,具体会走到哪里,现在也没法判断。
所以,这是不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项目并不重要。真正重要的是:在这个时代选对方向,坚持去做,并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迭代。
原文链接:专访ChatExcel逄大嵬,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背后做对了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