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友友问:想做个有创意的AI微课,可从口播稿到数字人视频制作,一步卡壳步步难,咋整?
别愁!今天K姐就把压箱底的方法掏出来——Kimi + 有言,手把手教你复现像《潍坊杨家埠年画》那样惊艳的3D数字人微课。
01. Kimi内容产出
做3D数字人微课,最头疼口播稿没逻辑、视频制作太复杂!Kimi可将零散创意结构化,快速生成逻辑顺畅的口播稿,还能一键生成PPT;
我们先给Kimi喂“样本”,让它学透优质微课的口播逻辑。比如把《潍坊杨家埠年画》的口播稿片段甩给它,并加上这样一段话。
提示词:“各位亲爱的朋友们,今天,我要向大家介绍潍坊的特色——杨家埠年画。潍坊杨家埠年画是山东潍坊杨家埠村流传的传统民间工艺品,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。它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民间气息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接下来,我将为大家介绍潍坊杨家埠年画的起源、特点、制作工艺及发展现状。”
学习这个结构(开场点题 + 核心内容分点解析 + 技术与主题关联),接下来对话中我要求你生成的提示词必须遵守这些逻辑和思路。
我们以“《岁寒三友图》数字复刻与意象传承”为题,输入指令让Kimi生成口播稿:
提示词:帮我生成“《岁寒三友图》数字复刻与意象传承”的微课口播稿。不要分点,用通顺的语言撰写。
接着我们将借助Kimi的PPT助手功能,生成我们的课件。
首先,我们让Kimi为我们生成PPT大纲:
提示词:根据口播稿内容生成一份ppt大纲。
打开Kimi的PPT助手,将大纲输入后选择一键生成PPT,接着我们可以挑选符合我们主题的PPT模板。
很快Kimi就生成好了,我们保存PPT和口播稿。
02. 打造专属数字人
有言能依据口播稿,直接产出带场景、动作的3D数字人视频,风格多样。俩工具一搭,从文字到视频一步到位。
我们进入有言官网,点击右上角“AI创作”。
做微课、知识分享类内容,优先选横屏。适配电脑端播放习惯,视觉信息更完整,学术感、专业度拉满!
其次,在上方“场景” 选项里,挑选契合主题的场景。
比如这里,我们可以选择带有岁寒三友元素或数字艺术风格的背景。
点击“人物”,我们可以从有言角色库中选择一位气质相符的,例如身着古风服饰、带有学者风范的3D数字人。
接下来点击音色,有言选人物后会自动绑定适配音色及人物动作,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选择心仪的音色动作啦!
点击左侧的添加片段,将刚刚Kimi生成的PPT导入进来。
我们从Kimi处生成的脚本按照内容分段复制到每张PPT下,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设置注音以及停顿。
操作完上述步骤后,点击右上角的3D生成,即可预览,效率拉满!
当然,如果我们想对生成视频进行调整,可以在生成后,点击右上角的编辑镜头和包装视频进行修改。
在编辑镜头处,我们能直接在已生成的视频上切换运镜模板,轻松切换全景、中景、特写,不用“推倒重来”。
在有言素材库,我们可以一键套用现成的片头片尾,还能添加适配的背景音、替换音效,甚至精准调整字幕。
不用二次剪辑,也不用切换平台~0基础的友友也能做出专业的微课视频。
完成后点击右上角导出即可得到成片。
来和K姐一起看看吧!
03. 一些分享
AI 不是单纯把“做微课”提速了,而是悄悄拆掉了教育创作里的“隐形门槛”。
以前想做节微课,得啃一堆资料,对着空白文档憋脚本,PPT还得纠结排版配色——光是从“想讲清楚”到“能展示出来”,热情就消耗了大半。
现在不一样了,只要你提供想法,AI分分钟就给你生成专业的数字人微课视频。
你不用再因为不会做,错过一个好点子;也不必把精力花在技术细节上,反而忘了最初想讲的内容。
这变化挺让人兴奋的。
教学这件事,慢慢从“技术型创作”变成“表达型创作”。不是先问你会不会软件,而是问:你想借数字人,讲个怎样的文化故事?
技术退场,内容站到台前。真正重要的,不是“演示得多精致”,而是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多少温度、多少启发。也许这,才是教育创作该回到的地方。